欢迎访问辽宁地方网  今天是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酒店里给你送外卖的机器人,三年亏了8个亿

酒店机器人,这个国内差旅人已经十分熟悉、不少外国人体验后惊呼黑科技的国内酒店新标配,快要送出一家上市公司了。

这就是此前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迹科技”)。若成功上市,其将成为“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

很多人或许觉得云迹科技这个名字陌生,但在万豪、洲际、华住、亚朵、锦江等集团旗下的酒店,你可能已经跟它的机器人相遇不止一回了。

根据招股书,截至去年底,云迹科技的机器人已被聘入国内超3万家酒店,以2023年收入计,云迹科技在全球和中国酒店场景的市占率分别为9%、12.2%,均排名第一。

但这个龙头过得也并非全然风光。过去三年,云迹科技在营收5亿多元的情况下,净亏损累计超8亿元。

亏损背后,藏着的是云迹科技,乃至整个商用服务机器人行业面临的挑战。



图为酒店机器人

服务3万家酒店

“由机器人来解放我们人类,让我们恢复我们的天性,让我们去做可能更多我们愿意做的事。”创办云迹科技七年后,其CEO兼联合创始人支涛曾如此谈及2014年涉足机器人领域的初衷。

时至今日,打开云迹科技的官网,赫然映入眼帘的也仍是“机器人,让人类更幸福”几个大字。

于部分经常需要住酒店的人而言,云迹科技确实也带去过某种意义上的幸福。在那些不想下楼或害怕给陌生人开门的时刻,白白胖胖的酒店机器人能踩着轮子帮忙把当下需要的外卖、洗漱用品、水等送到人类手中。

酒店是云迹科技切入的第一个市场。彼时,支涛和团队综合考虑群体规模、标准化程度、经营规模、付费能力、长时间服务、移动环境等因素后,决定让其机器人先在酒店证明商用价值,后再以此为基础复制到更多场景中去。

2015年,云迹科技的机器人“润(RUN)”系列正式问世。这些配置了激光雷达、定位导航系统、储物仓等的机器人,可以发挥送物、迎宾等作用,并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叫梯、避障、给客人打电话、回仓充电。

次年,润开始应聘酒店的24小时员工,但广撒网的求职并不顺利。支涛曾回忆,当时她和团队跑酒店,得到“不需要”的回答是常态,有位国际五星级酒店管理者甚至直言其更需要人的服务;采购润的酒店,也多是从科技感角度考虑,而非实用性。

随着外卖市场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从2016年的4.2%提升至2019年的13%,再到近年来无接触服务需求的提升,包括酒店机器人在内的服务机器人才逐渐被市场认可。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20年,服务机器人市场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7.4%至283.8亿元。

这也让云迹科技的订单量有了大幅提升。按招股书的说法,2023年,其在酒店获得的收入领先于国内外其他同类公司。

与市场拓展之艰难相反的是,云迹科技早期融资的顺利。招股书显示,2014年至2021年,云迹科技先后完成8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12亿元。其投资方阵容豪华,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科大讯飞、联想等巨头企业,以及启明创投、沸点资本等投资机构。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D轮融资后,其估值约为40.8亿元。



云迹科技融资历程 图/截自招股书

其间,云迹科技继续上新,分别于2021年和2023年推出上下双仓机器人“格格”系列、可组合各类上仓的机器人底盘“UP”系列,并在送物、引导之外,为机器人加上了清洁、咨询、售货等技能点。

同时将机器人服务逐渐扩大到医院、商业楼宇、工厂、社区等场景,2022年在北京冬奥村及媒体中心,云迹科技的机器人也在现场承担了引领、送物、收集等工作。



云迹科技产品线 图/招股书

据招股书,截至去年底,云迹科技共有34000名企业客户,其中包括超30000家酒店、100多家医院,共完成超5亿次服务。

很缺钱

不过,已在细分场景下做到头部的云迹科技,还有不少挑战需要面对。

最直接的,便是商业化这一行业难题。

从营收上看,云迹科技已初具一定规模,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别为1.61亿元、1.45亿元、2.45亿元。其营收主要来自机器人及功能套件的销售与租赁、AI数字化系统的订阅费用两大部分,其中,前者在过去三年间均贡献了80%左右的收入。



云迹科技营收构成 图/中国新闻周刊整理自招股书

但以云迹科技披露的三年业绩看,其营收增长并不稳定。2023年,因机器人及功能套件业务收入的萎缩,云迹科技整体营收同比下滑近10%;而这一年,其新增直销企业客户3431名,较前一年的2825名同比增长21.5%。

表现如此,与云迹科技机器人价格的不断降低直接相关。招股书显示,2022年其格格及润系列的平均售价分别为2.68万元、2.32万元,到2023年下降至2.49万元、2.06万元,2024年进一步降至2.09万元、1.31万元。


平均售价价格变动

某酒店机器人代理商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从2022年开始,国内酒店机器人市场热度有所下降,已经进入的品牌又很多。为抢夺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

而经过多年发展,云迹科技大多数收入依然来自酒店场景。招股书显示,2022年到2024年,酒店场景分别为云迹科技贡献了70.1%、95.1%、83.0%的营收,而商业楼宇、医疗机构、工厂等场景的收入贡献较少,且并不稳定。



云迹科技分场景营收 图/截自招股书

“云迹科技的核心优势在于对酒店场景的深度理解与系统集成能力,不仅提供机器人产品,还具备提供酒店AIoT解决方案的整体能力。同时,云迹的产品成熟度高,服务网络完善,在规模化交付与售后保障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IDC中国研究经理李君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然而,在功能趋同、价格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云迹科技也面临产品和业务相对集中等挑战。”

换言之,云迹科技面临着单一场景依赖的问题,其他场景尚难以构成其业绩增长点。

更何况,这个市场本身的容量也并不算理想。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以收入计,中国酒店场景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规模从2019年的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1亿元,预计在2028年将达36亿元。且从包括云迹科技在内的前五大参与者合计市占率27.6%的情况来看,该市场的竞争激烈度可见一斑。

有酒店机器人从业者指出,这一方面给企业的持续增长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另一方面也绊住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云迹科技也确实尚未能摆脱亏损的泥淖。2022年至2024年,其营收共计5.51亿元,但净亏损累计已达8.15亿元。



云迹科技营收及净亏损 图/中国新闻周刊整理自招股书

虽净亏损正在逐步收窄,但自2021年后便再无融资进账的云迹科技面临的资金压力短时间内或许很难缓解。

根据招股书,截至去年底,云迹科技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有1亿元左右,流动负债却有超20亿元。而其中,上市对赌协议触发的赎回负债就占了18.7亿元。这也就意味着,一旦云迹科技上市申请被撤回或拒绝,抑或未能在首次向港交所递交申请后的18个月内成功上市,其将面临巨额偿债。

2022年,云迹科技曾接受中信证券辅导,拟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但到今年3月,上市辅导协议终止。可见此次递表港交所,云迹科技负担的压力不小。

普遍的亏损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种种并非云迹科技独有的困境,而是整个商用服务机器人行业共同面对的。

所谓商用服务机器人,即在非制造领域为人类提供各类服务的机器人,主要包括餐饮配送机器人、酒店机器人、商用清洁机器人、讲解引导机器人等。

云迹科技融资火热的那几年,整个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都处在投资热中,并在2021年到达了高潮。

根据亿欧智库报告,2021年,服务机器人赛道共发生115笔相关融资,融资总金额超440亿元,普渡科技、擎朗智能、高仙机器人等在这一年分别拿到了10亿元级别投资。但转年的1—11月,相关融资事件仅11起,不及上年一个季度的量。

也就是在缺乏资本输血的这一年,云迹科技、擎朗智能、普渡科技等商用服务机器人公司相继被曝大规模裁员。落款为猎户星空(傅盛创办的送餐等功能服务机器人公司)管理层的一封长信为行业再浇了盆冷水,信中指出,行业存在诸如利用资本的力量简单地扩张产品线、扩张销售队伍、打价格战、用激进的销售策略冲击账面销售额等行业“怪象”。

冷静过后,商用服务机器人还没办法赚钱也重新成了市场最关注的事实,此前的叫好声一百八十度扭转为唱衰。也正因如此,回归商业本质、寻求盈利,成了玩家们,尤其是行业头部公司们的首要任务。

然而时至今日,亏损仍是行业普遍困境。

“机器人行业是先进技术的典型代表,涉及电机、驱动器、视觉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以及自主导航技术和AI大模型所带来的智能化提升,这些技术的进步都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持续研发。同时,企业还需不断进行市场验证,确保产品在实际场景中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在李君兰看来,眼下由于高额投入所导致的亏损将换来技术的突破和产品的成熟,这也是企业未来最终的竞争力所在。

不过,一位不愿具名的财经人士则认为,发展至今,商用服务机器人的技术门槛并不高,各个赛道产品虽仍在持续迭代,但同质化较为严重,且在智能化程度上尚不足以满足更多复杂场景的复杂需求。

“像酒店机器人,如果只是简单的送物功能,能节约的成本、提升的效率都相对有限。”该人士表示,在这种情况下,烧钱换市场的竞争很难避免,亏损也在所难免。

据某连锁酒店经理介绍,起初其采购机器时是考虑到可能会节省人工成本,但其实真正用起来并未如愿。“虽然靠机器人配送能解放前台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但增加了一台机器人并不能减少我的人员编制。”

从这一角度看,如果想要更多行业为商用服务机器人买单,包括云迹科技在内的企业们在技术、产品功能的打磨及应用场景的探索上,仍有不短的路要走。

参考资料:

1.《半年融资超5亿,腾讯投资,1万多家酒店都在用,这个机器人为什么这么火》,2021年8月23日,中国企业家

2.《商用服务机器人集体“瘦身” ,谁是“盈利第一家”?》,2022年7月10日,中国经营报

作者:石晗旭

编辑:余源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辽宁地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